正文 第八十四章 日新月异的帝国,张良的变化

作品:《我成了始皇帝的系统

    淮州因淮水而得名,下辖二十余郡。

    裕城鱼乡一座学社之中,一群年约四五岁的孩童正站在一面帝国王旗之下,神色庄重的看着那面残旧染血的战旗。

    自从帝国新政推行之后,上至帝国学府,下至帝国学社的莘莘学子们,每日太阳升起之时,都要站在学园广场中央的王旗下,高唱帝国战歌。

    那些稚嫩青涩的童声,唱着杀气凛然,壮志悲歌的战歌,缺有另一番滋味,让人充斥着莫名情愫。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随着沉重的战鼓声消失,整齐而充满肃杀之气的歌声也随之停止。

    白发苍苍的社长走了出来,继续为下发所有学子讲述这面战旗曾经的英雄事迹与铁血杀伐。

    这些慷慨悲歌的壮烈事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扎下了种子。

    只待有朝一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帝国英雄,守护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

    “孩子们,正是因为这些帝国英雄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至高无上,雄才伟略的始皇帝陛下统治下,我们秦人能才团结一致对外,日益强大,所向披靡。”

    老社长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自己到底说了多少次,但只要自己还活着,还是社长,他就要日复一日的激励着孩子们。

    因为帝国的变化,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这世间不乏诋毁陛下的声音,但老头子只知道,自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家人也活的有尊严,能够体面的走到任何地方,大声说自己是秦人,强大无比的秦人

    异族人的悲惨生活,与自己何干

    他们不苦,那些最苦最累的活,让那些造谣之人去做吗

    就如陛下颁布的圣旨,布告天下所说那般。

    如果死去的不是异族人,那牺牲的一定是秦人

    朕不在乎任何骂名,朕只要帝国臣民幸福安康的活着,让华夏一族傲绝万族,屹立世界民族之巅。

    “大秦万年无止期,陛下万寿与天齐。”

    “誓死效忠陛下,誓死效力帝国。”

    所有孩童稚嫩的声音,充满了坚决,齐声喝道。

    一旁观礼的老师之中,一名白袍老师看着这一幕,目光十分复杂。

    自己真的错了吗

    这些年来,自己游历天下,体会了各种各样的人生。

    从秦国改制革新开始,自己亲眼目睹了这神州天下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这天下能够一直如此发展下去,那韩国灭就灭了吧

    灭的不冤

    本以为嬴政高学院,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亦或削弱那些世袭贵族之家。

    可如今看开,自己还是小觑了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壮志。

    用不了多久,这天下数百年战争带来的伤痕就会很快愈合。

    等这些孩子一批又一批成长起来,他们恐怕早就忘记了什么楚人,赵人,韩人,魏人,齐人,燕人的身份吧

    他们只知道自己是高上尊贵强大的秦人,而且对于帝国始皇帝陛下的尊崇,自幼便埋下了种子。

    到那时,整个帝国铁板一块,这个民族又将爆发出何等伟力

    儒学

    又不完全是,还掺杂了许许多多其它学术亦或新学术

    可怕,可畏也

    复国

    终生无望了

    这个时候,出去蛊惑人心,只怕会被人当场打死

    如今的天下,几乎家家户户都分配到了异族奴隶干活,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他们此时全都拥护那位至高无上的始皇帝,任何诋毁的声音,都会遭受毒打。

    前不久那群儒生就是例子,被一群始皇帝拥护者,活活打死在了酒楼

    就是因为他们喝了一些酒,脑子不太清醒,抨击了几句,始皇帝对待异族苛刻的政策,就被人围殴致死,实在太可怜了

    这种趋势愈演愈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天下百姓心中,始皇帝嬴政已经渐渐神化起来。

    简直都要成为不可亵渎的神祇,无论是谁诋毁,都会遭受到厄运。

    随着这些年,做个旁观者,见证这个国家冉冉升起,日新月异。

    张良早就熄灭了复国亡秦之心,无论如何,自己也是华夏人,炎黄子孙。

    能够见证民族傲绝世界,似乎也不错。

    为秦国效力就算了,如今的秦国人才济济,不需要自己。

    自己也迈不过心灵那关,这两年出海日益高涨,许多人都选择下海谋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海外捞到了大量的钱财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其中,去海外冒险,准备分一杯羹。

    朝廷也出台了大量有利政策,鼓励民众出海经商。

    但在张良看来,那位始皇帝陛下的用意并不在此。

    而是为了宣扬大秦威仪,彰显国力,以不战屈人之兵之势,收服那些海外蛮族。

    这几年随着秦人征战四海,归附秦国的海外蛮族越来越多。

    这便是强者恒强的定律,弱者只能选择依附强者,否则只能迎来灭亡的命运。

    想比主动依附秦国的蛮族,那些被大秦征伐灭亡的蛮族而言,实在就太惨了。

    主动归附的蛮族,日子还算过得去,起码像个人,活的虽不如秦人,但也绰绰有余。

    而那些被灭亡的蛮族就没那么好的命了,无一例外,全都成了奴隶

    是时候离开了,这片故土,从此以后再无张子房这个人

    也许余生,我还能为这个民族做一点什么

    海外还有自己发挥余热的机会,蛮族只配给高贵的华夏人做奴隶,焉与之争锋

    “张老师,该上课了。”

    就在张良发呆之际,老社长不知何时来到张良面前,笑着道。

    “哦”

    “不好意思社长,突然收到家书,得知家中突逢大变,情思难自禁。”

    张良神色有些悲凉道。

    “啊”

    “张老师要回乡吗”

    对于这位向来沉默寡言,但却非常有才华的张老师,老社长还是非常惜才看重,不由问道。

    “是的,社长。”

    “我恐怕不能再继续任教了,要回去了。”

    张良长叹一声,其实在这里教书育人,他还是挺喜欢。

    但自己的人生不该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流逝,生而为人,总该为这片故土,为民族做点什么。

    “张老师,家中有事,回乡是人之常情。”

    “但我这里的大门始终愿意为张老师敞开,处理完家事之后,张老师随时可以回来。”

    老社长顿时挽留道。

    “谢谢社长,但人总要落叶归根。”

    “立乡多年,张子不想再四处漂泊了,多谢社长美意。”

    张良温文儒雅,有理有据的婉拒了老社长。

    “哎”

    “那好吧”

    “老朽再次祝先生一路顺风,就此别过。”

    老社长心中虽然万般不舍,但人各有志,总不能勉强人家。

    “多谢社长,张子就此告辞。”

    张良拱了拱手拜别,便转身潇洒无比的离去了。

    “咦,好像忘记了什么”

    “张先生,你的薪钱还没结呢”

    老社长突然想到自己忘记了什么,连忙喊道,只是哪里还有半点张良的影子

    倒是一个怪人,可惜啊

    咱这学社又少了一个人才,池子太小,终究还留不住大鱼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